软件开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开通快速路助君步青云首都企业助推青年 [复制链接]

1#

搭平台,建机制,开通道,破常规,拓新路……

在助推青年技能人才成长发展这件大事上边,首都企业和各级工会正在密集性出招,目的就是要让青年技能人才快速发展、脱颖而出,在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技能人才的关键性支撑作用。

催开百花需春雨,技能报国谱新篇。午报记者近日深入到首都企业和基层工会中,捕捉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助推故事”——

刘震(北京市首发天人生态景观有限公司)

金剪刀修剪技能大赛助技能人才快捷成长

每三年一次全员岗位竞聘、金剪刀修剪技能大赛助推青年人才……一直以来,北京市首发天人生态景观有限公司不断拓宽平台,培养青年技能人才成长,尤其是加强人才梯队建设,让业务技术不断档。90后的刘震就是受益者之一。年3月,刘震来到北京市首发天人生态景观有限公司。“我从学生到技术骨干、金剪刀修剪大赛银奖,都离不开公司的培养。”刘震说。

“搞园林工作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行业,日晒雨淋,属于室外作业者,而对着炎热的夏日和绵绵的秋雨,我们说去室外就得去,这样的工作环境经常被称为‘高档农民’,要能吃苦和吃得了苦,工作粗中带细,所以没有乐观吃苦耐劳的人生态度和严谨科学的工作精神是坚持不下来的。”刘震这样诉说着自己的工作性质。

年,为了每名员工的发展和成长,该公司开始建立起了每三年一次的全员岗位竞聘。在公司的平台上,刘震开始从一名生产岗位人员向着生产管理人员竞聘,层层的笔试和面试,让他明确了个人进步的目标。

除此之外,年金剪刀修剪技能大赛开始了,在公司的推荐和培养下,刘震有幸参加了当年的金剪刀修剪大赛,从预赛到决赛,他不负众望,获得了比赛的银奖。“这个奖杯,我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公司的支持培养和自己的努力越来越多地激发了我前进的目标,于是我开始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和公司推荐的各类技能实践。”刘震告诉记者。

年到年在公司和集团公司的青年岗位能手评选中,他连续三年荣获该荣誉。在旁人看来,90后的刘震对自己的工作一直要求很严格,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的能力。在各位前辈和师傅们的指导下,在领导及同事们的帮助下,他通过自身的努力,无论是在敬业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成为一名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技术人员。

在养护中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做到眼勤、嘴勤、手勤。不断学习养护技能,遇到问题先动脑,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再虚心向同事领导请教,使他快速掌握养护中的专业技能。在养护工作中对长势不好的植物花卉精心照顾;对造型不美的植物,选定条件进行整枝修剪;在自己的责任区域内每天最少要转上几圈,掌握养护区域的植物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刘震每天的工作都很充实。

在工作之余,刘震考取了成人大学,学习更多关于园林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社会在进步,公司在发展,我要不断提升自己。施工工艺的不断创新和施工方法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只有适应、征服、创造,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才能跟上公司发展的脚步一同向前。”刘震说。

孙琪(北京地铁公司)

技能大赛中催生“全国技术能手”

北京地铁公司每年都会组织多项技能大赛,为青年职工提供了上升的平台。今年30岁的孙琪于年进入北京地铁工作,先后担任站务员、综控员,现任北京地铁运营三分公司慈寿寺站区车道沟站值班站长。为了提升安全业务水平,他多次参加技术比赛,并在行车业务技能比赛中成绩优异,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孙琪非常喜欢的诗句,他坚信,要想提升,需要不断地努力和锤炼自己。从年成为综控员以来,他每年都会积极参加北京地铁公司组织的技能大赛,并在每次比赛后进行经验总结,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完善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

历届的参赛经验为他在年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想参加全国级别的技能大赛,必须要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站区初赛、三分公司复赛、地铁公司决赛及北京市技能竞赛后,孙琪因荣获过北京市技能竞赛行车值班员第一名,最终获得代表北京地铁参加了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工技能大赛的资格。

在参加北京市技能竞赛前,孙琪和同事们曾在回龙观修架库进行备赛。他的家距离回龙观车辆段需要3个小时,来回坐车就要6个小时。孙琪每天都要早上5点多起来,晚上9点多才到家。每个人进行一次完整操作至少50分钟,因此大家都特别珍惜练习的机会。每次练习,孙琪都会把出现的错误详细记录下来,认真分析,等下次上设备练习时检验分析成果。最终,他以熟练地实操和扎实的技术知识,获得了第十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行车值班员全国二等奖。

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让孙琪开阔了视野。“通过与全国的同行们同场竞技,我认识了很多优秀选手。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汲取了他人的有益经验,把先进的操作流程与技术技能带回到工作岗位中。”孙琪说。

通过不断学习、参赛,孙琪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处理起故障来快速而又准确。年7月,10号线车道沟站上行应急门故障,下行列车信号故障,上下行列车在车站均没有移动授权,由于当时正值晚高峰,列车晚点1分钟就会造成客流堆积等严重后果。孙琪得到消息后,立即指挥综控员办理各项报修手续,自己携带钥匙设备赶赴现场。他在站台严密监护站台人员进行“互锁解除”和应急门隔离等操作,同时指挥文明疏导员进行客流疏导,远离故障应急门,在整个班组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没有造成任何列车晚点。

北京地铁公司已坚持连续三十年举办技能竞赛,力争覆盖到所有职工。大赛是每名职工提升业务技能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是帮助每名职工成才的绿色通道。“非常感谢公司提供的成长通道和同事们的支持与帮助,我将继续提升自己,为北京地铁服务,为市民安全出行站好每一班岗。”孙琪说。

刘泗磊创新工作室(长安汽车北京公司)

创新工作室“量产”高技能青年人才

在长安汽车北京公司,汽车装调工高级技师刘泗磊是一个无人不晓的名字。从维修工到“老外”也钦佩的技术专家,从技校生到多项技术专利拥有者,从一线工人到“蓝领创新”团队的领衔者,以刘泗磊为代表的创新工作室模式在长安汽车北京公司到处开花。

年12月底,以刘泗磊名字命名的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长安汽车北京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曹文琳告诉记者,刘泗磊领头的工作室,紧扣出方案、出人才的目标定位,围绕在市场上、线上制造当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攻关。“难题的解决站”“效益的增长点”“人才的孵化器”,曹文琳用三个比喻揭示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把好的工作方法和绝技绝活传承下来,推广出去,形成生产力,才能发挥好技能人才和职工创新工作室的作用。否则,就是浪费。”刘泗磊对记者说,无论干什么都要有专注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即使拿扳手这样简单的操作,也不能有丝毫马虎。

工会搭台,职工受益。青年职工贾涛在中国兵装集团第八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同时,孟凡华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窦建武、李伟楠获得兵装集团“技术能手”称号……在创新工作室的培养下,青年职工们各个练就绝技。而职工创新工作室由于“量产”高技能人才,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如今,刘泗磊又多了一个新角色,那就是技能培训教师。虽然是兼职,他却倾情投入、乐此不疲。根据多年的实操经验,他不断创新培训方式,依托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发形成技师讲堂,涵盖“线上+线下、固定+灵活、课堂+现场”的体系化培训模式,包括数字化课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